首页 > 若兮考试网 > 工作总结 > 3+3高考改革有什么科目? 内容详情

3+3高考改革有什么科目?

文以轩

今天若兮考试网给大家带来有关教育部高考改革方案的内容,以下关于3+3高考改革有什么科目?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3+3高考改革有什么科目?

3+3高考改革有什么科目?

如图所示:

改革方案:

应用地区:上海市、浙江省(3+3)

上海方案:

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每科150分,其中英语一年两考,取最高分。

选考科目: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选3门,每科70分,按照A+、A……比例给分,总分660分。

浙江方案:

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每科150分。

选考科目: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学生要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选考科目每年安排2次考试,分别在4月和10月进行。每门总共安排3次统一考试,考生可自行决定参加时间,每门科目最多参加2次,选考科目成绩实行等级赋分,如成绩在前1%者赋分100分加入高考总成绩。总分750分。

扩展资料:

2001年,教育部对报名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条件进一步放宽。取消了普通高考报名年龄不超过25岁、未婚的限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也不再限报高等职业学校。

也可报考普通高校。报名并参加普通高考将不受年龄及婚否的限制与影响,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至此全国各地每年都有25岁的大龄考生步入高考考场。

2003年,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起将高考时间提前一个月,高考时间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7、8、9日。

2003年教育部批准首批22所高校开展自主招生试点。作为一种新的选才方式,具备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已有90所;类型逐渐增多,有“自主组织测试”、“校长实名推荐制”、“自主招生联考”等形式。

2008年,中国开始启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010年,高等教育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在短短的五六年中,大学招生扩大了将近3倍,“大众化教育”逐渐取代“精英教育”。高校毕业生缺乏技能、就业困难等问题,引起了人们对扩招的反思。

2010年2月,公布公开征求意见稿,7月发布经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全文。文件明确提出要逐步形成分类考试、多元录取、综合评价的考试招生制度,为高考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2014年9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2014年12月16、17日,教育部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效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等四大高考改革配套方案。

参考资料来源: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官网-信息管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考

2024年高考会改革吗

2024年高考会改革。

社会在进步,教育也在改革,随着“新高考”的到来,许多省份也加入了这一阵营。对此,教育部宣布,预计2024年将有29个省份推出“新高考”模式,这对学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1、这些省份将在2024年后加入“新高考”:

未来几年,第一批由七个省份组成,第四批将于2024年登陆。最后一批省份,也被称为第五批,将于2025年正式加入阵营。最后一批包括山西、河南、四川、内蒙古、云南、陕西、宁夏和青海等八个省。

2、在新的高考模式下,这些变化将影响学生:

“新高考”实行“3+1+2”考试模式,其中“1”是指在物理和历史之间进行选择。从这个角度来看,高考试题的难度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新政策中有不同的试卷,主要分为第一卷和第二卷。

3、实施新高考的注意事项:

填写高考申请表也是一项新工作,对于科目的选择,通常称为组合,在新高考的实施中,将有12个选择组合,每个组合都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此外,这两份试卷的难度存在差异,根据最近的分析,新高考试卷的难度会更高。特别是从近两年的数学试卷来看,难度显而易见,已经成为网上讨论的热点。

新高考卷子变化带来的影响:

1、不同试卷,保证公平性:

新高考采用两套不同难度等级的试卷,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除了高考试题,学生未来的发展也会受到新高考的影响。

2、前景明朗,可另寻出路:

随着成功和不成功的学生进入高考,考生的未来前景将变得更加明朗。如果高考成绩不能达到进入大学的标准,那么我们需要找到另一条出路。新高考的职业高中分类考试为许多学生提供了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

3、选择范围变广:

新高考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专业的定位,选择的范围会更广。新的高考实行的是学科选择制度,不同于以往的人文和科学的划分。这种选择将导致多个组合方案。从这个角度来看,相应的职业选择也会发生变化,自由度不同。

高考改革方案有哪些核心理念?

;      “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四层”为高考的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翼”为高考的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nbsp;     高考是我国一项重要的考试方式,也是许多普通家庭改变命运的机会,虽然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对于寒门来说高考是一条必经之路。下面来说下高考中一核四层四翼含义。

详细内容

      01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

      02

      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高考由教育部统一调度,教育部考试中心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教育考试院命制试题。

      03

      考试日期为每年6月7日、8日(部分地区含6月9日),各省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04

      高考并非中国公民获得文凭学历的惟一途径,还有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途径,所取得学历都是国家认可的学历。

      05

      2015年1月1日起,高考逐步取消体育特长生、奥赛等6项加分项目 。2019年5月6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加强对中学高考标语的管理,坚决杜绝任何关于高考的炒作 。

3+3高考改革有什么科目?

如图所示:

改革方案:

应用地区:上海市、浙江省(3+3)

上海方案:

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每科150分,其中英语一年两考,取最高分。

选考科目: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选3门,每科70分,按照A+、A……比例给分,总分660分。

浙江方案:

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每科150分。

选考科目: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学生要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选考科目每年安排2次考试,分别在4月和10月进行。每门总共安排3次统一考试,考生可自行决定参加时间,每门科目最多参加2次,选考科目成绩实行等级赋分,如成绩在前1%者赋分100分加入高考总成绩。总分750分。

扩展资料:

2001年,教育部对报名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条件进一步放宽。取消了普通高考报名年龄不超过25岁、未婚的限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也不再限报高等职业学校。

也可报考普通高校。报名并参加普通高考将不受年龄及婚否的限制与影响,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至此全国各地每年都有25岁的大龄考生步入高考考场。

2003年,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起将高考时间提前一个月,高考时间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7、8、9日。

2003年教育部批准首批22所高校开展自主招生试点。作为一种新的选才方式,具备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已有90所;类型逐渐增多,有“自主组织测试”、“校长实名推荐制”、“自主招生联考”等形式。

2008年,中国开始启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010年,高等教育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在短短的五六年中,大学招生扩大了将近3倍,“大众化教育”逐渐取代“精英教育”。高校毕业生缺乏技能、就业困难等问题,引起了人们对扩招的反思。

2010年2月,公布公开征求意见稿,7月发布经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全文。文件明确提出要逐步形成分类考试、多元录取、综合评价的考试招生制度,为高考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2014年9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2014年12月16、17日,教育部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效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等四大高考改革配套方案。

参考资料来源: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官网-信息管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考

高考改革方案有哪些核心理念?

;      “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四层”为高考的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翼”为高考的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nbsp;     高考是我国一项重要的考试方式,也是许多普通家庭改变命运的机会,虽然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对于寒门来说高考是一条必经之路。下面来说下高考中一核四层四翼含义。

详细内容

      01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

      02

      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高考由教育部统一调度,教育部考试中心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教育考试院命制试题。

      03

      考试日期为每年6月7日、8日(部分地区含6月9日),各省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04

      高考并非中国公民获得文凭学历的惟一途径,还有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途径,所取得学历都是国家认可的学历。

      05

      2015年1月1日起,高考逐步取消体育特长生、奥赛等6项加分项目 。2019年5月6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加强对中学高考标语的管理,坚决杜绝任何关于高考的炒作 。

相关